会计学院:依托“会乐驿站”心理辅导站 打造全方位心理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 2024-09-02 浏览次数: 40

会计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会乐驿站”心理辅导站,以“助人自助”为理念,依托易班平台与班级心理委员等载体,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核心,开展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近日,会计学院“会乐驿站”心理辅导站在安徽省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暨2024年学术年会上获得安徽省2024年度优秀心理健康普及工作集体。

平台保障,为心理育人注入“心”活力

在学院党委支持下,“会乐驿站”心理辅导站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精心打造了“一站一平台”的心理育人模式。学院现有5会乐驿站辅导室,用于谈心谈话、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借助易班平台,设立心理易成长专栏,累计发布各类心理健康知识竞答、心理健康普查以及心理美文等推文130余篇,阅读量超17000余人次。两纵三横的心理育人网络,形成了学院、班级、寝室三级心理健康机制,面向全院的课程心理育人、全方位的网络心理育人和全过程的实践心理育人,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增强了心理育人工作的鲜活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成长支持环境。

五心一体,为心理育人提供“心”动力

学院积极整合心理育人资源,形成教育正心、咨询健心、文化润心、朋辈暖心与活动入心的“五心一体”育人网络。教育“正心”,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恋爱观、学习观、就业观等。咨询“健心”,学院精心打造一批心理咨询师队伍,学院3位专职辅导员教师持有心理咨询师证,定期组织全体专职辅导员参加心理危机早期识别与常见问题分享会、心理育人能力提升等培训活动,提升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通过构建自助他助”“个体团体”“线上线下三维心理咨询帮扶形式,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纳入心理预警库的学生、家庭困难学生等实现精准、有效帮扶。文化“润心”,学院始终把心理育人互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理性平和、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5.25”心理健康文化节,开展撕掉标签、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朋辈暖心,发挥朋辈教育优势,建立一支由辅导员、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组成的朋辈心理工作队伍,形成四级朋辈心理互助工作体系。活动走心,学院充分利用微党课大赛、团支部风采大赛、寒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支教、各类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将各类育人因素融入学生课外实践中,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影响。通过“五心一体”形成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全方位心理育人质效。

多方协同,为心理育人提升“心”温度

学院连同校医院、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齐抓共促,邀请心理专家进行督导、讲座培训,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课程、学业、生活进行重点指导、关心、关注,建立帮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学院领导面对面进行谈心谈话,并纳入学院重点关注名单;选聘优秀研究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参与班级管理,定期深入一线开展全覆盖宿舍大走访,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真实了解学生诉求。学院领导每学期定期带领思政管理团队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听取学生反馈的合理化建议,关心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增强了解决难点焦点问题的针对性。同时探索家校共育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追根”,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沟通反馈学生情况,有效缓解家庭原因引起的心理危机,共同商议采取有效方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时整合和更新社会心理援助资源,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立交桥”。通过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等温暖人心。

品牌特色,为心理育人贴上“心”标签

学院不断创新和完善心理育人的模式和方法,从课程设置、专业心理团队培养、校园心理文化氛围营造、家校共育等方面入手,以组织多样化特色活动作为心理育人重要抓手,遵循新时代大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规律,科学设置活动主题与内容,演绎青春本色,尊重个体差异,护航心理健康。在此基础上,打造形成树洞信箱系列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会乐心晴 伴我同行心理趣味运动会等多个特色心理活动,为心理育人贴上标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会乐驿站”从获批成为学校重点建设二级心理辅导站单位到荣获安徽省2024年度优秀心理健康普及工作集体,是全院师生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而努力的见证,学院正逐步形成一支有理想有信念的心理育人团队。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大心理健康工作力度,注重校院联动融合,积极构建品牌特色,着力发挥会乐驿站心理辅导站的心理育人作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撰稿:会计学院 程品品;摄影:会计学院 心理健康部;审核:会计学院 项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