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工学院:走进乡村振兴大课堂 学思践悟练本领
发布时间: 2022-07-24 浏览次数: 35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深入开展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00后为主体的60多支团队深入全国各地40多个乡村、城镇,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奔走于全国各地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的调研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力量才会充分迸发,用青春行动献礼党的二十大。

上好“科技兴农”课,为乡村产业振兴献智

在甘肃省天水市,管工学院“科技兴农小分队”在甘谷县厚家坪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带领下,前往香台山和吊湾咀种植基地参观调研。团队成员走访当地果农,聚焦如何培养管理果树、农产品销售难题、科技介入果业产销的作用影响等方面,与果农进行深入交流,系统了解花牛苹果的培养、管理、销售等知识。队长魏金转感慨道:“科技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动力,现在很多乡村产业都依托科学技术解决了许多现实发展痛点,使得农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更加便捷。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这次活动也让我更坚定了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信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凤阳县安徽丰逸科技有限公司,管工学院“产业助乡队”在指导老师刘静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走访,探究政府对中小微乡镇企业的科技帮扶政策。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中小微企业产业发展、促进企业技术支持力度的政策,这为乡镇企业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支持,扎实推动乡镇企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学好“地方文化”课 为乡村文化振兴添彩

为重温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奋斗征程,引领广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管工学院“星星之火”小队队员分别在各自家乡赴泰州市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了解各地红色教育情况。通过调研,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百年团史的辉煌历程,更意识到革命先烈是一面鲜艳的红旗、一座不朽的丰碑。团队成员们表示,在建团100周年的光荣时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团的百年征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拼搏。

为了解以教育游戏为载体的大遗址文化传播,在蚌埠市双墩遗址公园,管工学院“大遗址文化探索团”从双墩一号春秋墓一路步行至双墩文化遗址,探索“双墩密码”。在遗址公园中,双墩刻划符号、钟离君柏墓、“最古老的微笑”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等,都让团队感叹于淮河流域远古先民积淀的深厚文化。在蚌埠市博物馆,队员们体验了互动小游戏,通过娱乐方式了解遗址文化中的精髓。通过调研,团队成员对中华早期文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要保护与发扬双墩文化,不仅是将文物复原供人们参观,而是需要将他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大众所知,让古老文化真正活起来。要将双墩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媒体为载体,通过教育游戏、舞台剧等形式呈现,进行大力弘扬和传播。

备好“特色小镇建设”课 为美丽乡村发展赋能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小镇培育工作的推进,全国有一批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亮眼的明星,成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探究特色小镇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模式,管工学院“特色小镇实践小分队”在合肥市三河古镇展开一系列实地调研。通过对当地居委会负责人、居民代表、部分游客的采访,团队成员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要实现三河古镇等特色小镇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及时弥补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足。在古镇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例如食宿、交通、医疗卫生等;二是要注重细节设计,做好各类便民设施如停车位、医疗服务站、公共交通站点、自助提款机、公厕等设施的明确标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管工学院青年学子返回家乡,就近就便,寓学于行,创新活动形式,注重实践成效,在火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绽放出别样的青春风采。

(撰稿:管工学院 丁莹 李婷;审核:管工学院 徐翠平)